随着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日期临近,政策细则出台时间备受关注。《证券日报》记者在咨询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后获悉,自9月1日起,各网点将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正式落实财政贴息政策。不过,当前政策的具体内容与办理流程,仍需总行制定完成后下发。
在政策细则尚未发布的情况下,多家银行已开展筹备工作:一方面上线相关咨询功能,及时为客户解答疑问;另一方面通过解读消费贷产品,为后续政策平稳落地提供助力。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财政与金融协同推进的贴息政策,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经济内生动能,为消费市场复苏注入动力。与此同时,银行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需强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持续优化风控体系,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输送至消费需求端,真正惠及民生与实体经济。
积极为客户解答疑问
8月12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政策一经发布,金融机构便积极响应。
高政扬表示,此次“财政+金融”协同发力的贴息政策,将从多维度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一是1%的年化财政贴息为居民提供“真金白银”的让利,能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门槛,激发重点领域的消费信贷需求,推动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二是政策可引导银行将信贷资源向民生相关消费领域倾斜,助力优化信贷结构,同时在不直接降息的前提下稳定银行利差,缓解净息差下行压力,为银行持续服务消费市场提供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当前各家银行的消费贷贴息细则尚未最终公布,但已有多家银行提前在手机银行App上线“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智能问答功能,为客户解答疑问。以工商银行为例,通过其手机银行App客服可了解到,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申请主要分为两步:一是交易信息授权,客户主动申请贴息业务时,银行会发送短信验证,完成授权后,银行将自动识别客户的消费信息及符合贴息政策的所有消费贷款;二是定期自动贴息,在贷款结息日,银行向借款人收取利息时,系统会直接扣减符合政策的贴息资金,并向客户发送提示短信告知相关情况。
此外,工行北京分行、建行上海分行近期也发文详细解读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及旗下对应产品。工行北京分行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中,明确了贴息政策的实施时间、支持对象、贴息范围与比例;建行上海分行此前发布的推文,详细说明了快贷、建易贷等四款消费贷产品的额度、期限、利率及办理方式。
有利消费贷业务发展
对于贴息资金的获取方式,多家银行明确规定:针对符合贴息条件的个人消费贷客户,在贷款结息环节,将依据政策确定的贴息比例与上限计算贴息金额,并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该部分资金。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多家银行消费贷最低利率维持在3%水平。若政策实施后这一利率水平保持不变,叠加1%的年化财政贴息,符合条件的部分客户实际承担的利率将有望降至“2字头”。恒丰银行某支行个贷经理表示,目前该行线下个人消费贷最低利率为3%,线上则为3.25%。若9月份消费贷最低利率不作调整,符合条件的部分客户在享受贴息后,实际承担的利率或将低于3%。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向记者表示,部分客户实际利率虽存在降至“2字头”的可能,但需注意当前能获得3%最低消费贷利率的客群占比较少,且部分客群需叠加银行利率优惠券,才能享受到3%的最低利率。
在高政扬看来,此次贴息政策将推动银行消费贷业务实现“量价双升”:一方面,通过降低居民融资成本,能有效激发居民消费借贷意愿,带动汽车、家居、电子、文旅等重点领域消费需求释放,进而推动消费贷规模增长,实现“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政策设计充分考虑了银行息差保护,财政贴息不会加重银行净息差压力,可提升其开展消费贷业务的积极性,为“价”的稳定提供支撑。此外,政策还将推动银行强化“贷款+场景”生态建设,通过信贷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增强客户黏性、提升重点场景获客能力,最终带动银行综合收益增长。
- 银行积极筹备消费贷“国补”相关业务2025-08-26
- 金融服务助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2025-08-26
- 中小银行加快布局代销理财业务2025-08-25
- 金融加力服务“三农”2025-08-25
- 银行推费率优惠等活动发力信用卡分期业务2025-08-22
- 多家银行调降存款利率 稳息差举措持续发力2025-08-22
- 下一篇:金融服务助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