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人民日报 2021-05-10

 “十三五”以来,北京以强有力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空气质量改善取得历史性突破。2020年,PM2.5年均浓度首次降至“30+”,为38微克/立方米。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被纳入联合国环境署“实践案例”,为全球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近日,一项由150多名中英科学家联合在北京开展的中国超大城市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APHH-Beijing)研究项目发布了最终研究报告,为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学术参考依据。

  近年来,北京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明确各区各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压实各方责任。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努力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生态环境监督治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污染物减排是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北京累计淘汰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2154家,完成1.2万家“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和动态清零。同时,大力推进能源清洁化战略,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基本解决燃煤污染问题。车辆结构进一步优化,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109.1万辆,推广新能源车40.1万辆,目前符合国家第五阶段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占比超过60%。

  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北京及周边区域共同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行动;统一空气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共同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加速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改善。

  2021年,北京市将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巩固成效再出发,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数据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特别链接:

  中国超大城市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APHH-Beijing)研究项目历时5年,来自伯明翰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通过新型观测技术和模型对北京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健康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北京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通量进行直接观测,为污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学术支持,助力实现精准治霾。北京空气质量在过去几年中的显著改善,归功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带来的污染物减排。现阶段北京市中心以外地区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黑碳)的减排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有效。

  ●研究表明跨区域传输是北京大气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减少长距离输送到北京的黑碳,有可能抑制气溶胶—气象反馈机制,并缩短霾的持续时间或降低霾的严重程度。

  ●研究显示臭氧污染在夏季比较严重,应当加快对北京周边地区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是燃油蒸发排放的芳香族挥发性有机物和溶剂使用排放的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

  ●研究表明削减氨排放可显著降低PM2.5浓度。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