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融券供给 让创业板新股炒作更理性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02

 创业板“18金刚”上市后,昨日(9月1日)又有三只创业板新股上市交易。迦南智能(60.800-16.40-21.24%)大叶股份(54.330-15.66-22.37%)盛德鑫泰(58.620-19.38-24.85%)三只新股当日涨幅均超过400%。截至9月1日收盘,首批18只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平均上涨幅度超过200%,其中康泰医学(89.720-2.38-2.58%)上市首日盘中最大涨幅更是达2931%。

  在创业板注册制时代,炒新现象并没有偃旗息鼓。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市净率的炒新神话犹在,相较连续数板,注册制时代是“一步到位”。

  证券资产的稀缺性由价格反映,注册制增加了新股供给,理论上新股估值更应趋于合理化或者一般均衡。但实际情况是,尽管注册制增加了新股总量,但落到每一只新股身上,股票的供需结构仍然是差异巨大的。

  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并非全流通发行,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0%以内。新股上市首日被天量成交金额推动,“僧多粥少”导致新股一股难求,不暴涨才是怪事。比如康泰医学的流通盘仅有3854万股,但首日成交额高达15.7亿元;昨日上涨693.42%的迦南智能,17.4亿元资金争夺3163万股,焉能不涨?

  天量成交额和限售造成的新股供给不足是新股被爆炒的症结所在,23倍PE的限价发行(涨停板)只是进一步放大了新股的稀缺性。前者触及“质”的因果联系,后者只是影响效果的“量变”。即便取消限价发行,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的相对稀缺仍然存在。

  筹码相对稀缺的条件下,空方和多方之间力量失衡,很难博弈出真正意义上的均衡价格。新股上市全流通虽能解决供给问题,但在更深层次的市场结构中,又容易诱发“大小非”套现的道德风险。

  笔者认为,应对创业板注册制的新股高估值需要平衡多空力量,要允许更多增加新股供给的有效手段。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起即可作为融券标的,这是推动新股合理定价的初衷。

  在这21家创业板注册制新股中,安克创新(142.0402.041.46%)圣元环保(39.590-1.51-3.67%)有充足的融券余额。8月24日~31日,安克创新的融券余额均多于融资余额,这反映了投资者的看空判断。融券一是增加二级市场的新股供给,二是做空的“有利可图”让新股估值预期更加多元化,多空力量的充分博弈更容易给出合理价格。从这两只股票的近期走势看,均没有出现被爆炒的情况。

  除开这两家之外,其余的创业板新股却没有充足的融券,投射出券源的紧张。新股看涨,人人惜售,融券额自然稀缺。这一结果又导致融券费率高涨,增加投资者融券成本。8月24日,安克创新和圣元环保“转融通”的融券费率就高达17%左右,更遑论券商借出股票后再出借给投资者的费率。

  券源稀缺,扩大券源范围是可行措施之一。根据《创业板转融通证券出借和转融券业务特别规定》,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参与创业板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的战略投资者,可以作为出借人参与证券出借。笔者建议,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券源范围可尝试扩大到自然人股东、董监高甚至控股股东。

  但扩大券源应该保持审慎态度,且在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完成。一方面,若借入人没有足额保证金约束,融券做空失败可能埋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失衡的风险。另一方面,券源费率属于利息范畴,本质是财货的时间使用成本,要防止相关利益方借马甲“出海”,出现假融券真减持等绕开上市规则的不法行为。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