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8月25日受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
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完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在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面,意见表示,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减污贡献、数据质量及碳排放特征等,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完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行业特点、低碳转型成本等,明确市场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
意见要求,统筹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有关地方试点开展的碳市场。现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要按照有关要求规范建设运行,助力区域绿色低碳转型。鼓励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在扩大覆盖范围、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健康有序发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经验。建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丰富碳金融交易产品与服务
意见表示,目前,我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在着力提升碳市场活力方面,意见提出,丰富交易产品。稳慎推进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规范开展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活动,拓展企业碳资产管理渠道。以全国碳市场为主体建立完善碳定价机制,充分利用全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效的价格信号。
扩展交易主体。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交易。
加强市场交易监管。规范重大政策信息发布,完善市场交易风险预防预警及处置程序,开展全国碳市场价格跟踪评估,推动形成合理交易价格。加强交易行为监管,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操纵市场等行为。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约风险评估预警和管理制度,防范履约风险。加强对碳金融活动的监督管理,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金融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中办国办发文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 支持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2025-08-26
- 国家发改委召开座谈会,听取“十五五”时期扩内需稳就业意见建议2025-08-26
- 央行:今日将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 期限为1年期2025-08-25
- 降息之门正缓缓开启 正视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的影响2025-08-25
- 前七个月我国外贸为何保持高增速?商务部:有三个支撑因素2025-08-22
- 8月LPR保持不变:1年期3.0%,5年期以上3.5%2025-08-20
- 最新推荐
- TOP+
- 中办国办发文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 支持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 国家发改委召开座谈会,听取“十五五”时期扩内需稳就业意见建议
- 央行:今日将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 期限为1年期
- 降息之门正缓缓开启 正视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的影响
- 前七个月我国外贸为何保持高增速?商务部:有三个支撑因素
- 8月LPR保持不变:1年期3.0%,5年期以上3.5%
- 财政部:1-7月证券交易印花税936亿元,同比增长62.5%
- 央行再出手!今日将开展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 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文化产业新设企业增速较快 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 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财政贴息:年贴息比例为一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