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概率下降?央行时隔15个月重启这一工具 单周资金投放创8个月纪录
券商中国 2021-09-24

  央行已连续4个交易日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

  9月17日,央行时隔15个月重启14天逆回购工具,当天投放14天逆回购500亿元,操作利率维持在2.35%。

  节后两个交易日,7天期与14天期逆回购规模均提升至6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维持在2.2%和2.35%。截至周四,本周公开市场投放规模已续创1月22日以来单周最大。央行称此举是“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

  关于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的操作,市场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其表现了央行对于资金面的呵护态度,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有利于资金面走向宽松。第二种观点则认为14天逆回购将降低央行于四季度进行降准的概率。

  连续4个交易日开展14天期逆回购

  自9月17日起,央行连续四个交易日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节后两个交易日,7天期与14天期逆回购规模均提升至6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维持在2.2%和2.35%。截至周四,本周公开市场投放规模已续创1月22日以来单周最大。

  从2015年至今,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共计7次,资金面维稳为央行主要驱动力。7次逆回购重启中,3次发生在9月中下旬,2次在6月中下旬,1次在春节前,1次发生在8月下旬。浙商证券(12.9800.030.23%)固收团队表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的数量核心取决于银行报送的资金需求,而节前、月末、跨季是银行流动性需求增加的一大因素,在这三个时间节点,央行会受资金需求增加而被动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本次时间节点刚好在月末+季末+双节前,具有较大的资金需求。

  对于本次逆回购放量与期限拉长,国海固收研究团队负责人靳毅认为,本次央行的操作,更多地是资金面短期“趋紧的结果”而非“宽松的原因”。8月之后政府债务发行放量,但财政支出不及预期,形成了短期的资金缺口,是此次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的原因。

  东吴证券(10.4200.111.07%)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勇认为,进入9月,季节性因素扰动将对流动性产生冲击。季末税期来临,叠加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流动性收紧。考虑到本月央行MLF采取等量续作的方式,改变了7、8月份以来MLF净回笼操作趋势,流动性可能存在缺口,央行选择在9月中旬调整逆回购期限并加大投放力度也侧面说明了月末流动性压力较大。

  靳毅分析,受政府债务发行放量影响,8月份政府财政存款环比上升约1000亿元。财政持续从资金面“抽水”,导致8月银行间超储率下降至0.9%,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尽管9月份是财政支出大月,但政府债务发行高峰持续,叠加上双节资金需求较高,导致资金面波动加大,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的必要性也因此提高。

  四季度降准预期降温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进一步提高了货币政策操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及时熨平了财政税收、季末等多种短期波动因素,引导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围绕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在合理区间内运行,维护了市场流动性稳定。

  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今后几个月流动性供求将保持基本平衡,不会出现大的缺口和大的波动;对于财政收支、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对流动性产生的阶段性扰动,央行有充足的工具予以平滑;市场不宜简单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或者超额准备金率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判断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是观察市场利率。

  浙商证券认为,过去几年市场很多研究过度关注逆回购净投放或净回笼的量,认为逆回购净投放量较多代表了央行货币政策较为宽松。近期央行多次强调要更加关注价而不是量,判断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是观察市场利率,特别是DR007。根据一级交易商向央行投标机制来看,逆回购净投放很可能是大行资金缺口较大,投标量较高的结果,而并不一定代表货币政策转宽松。

  靳毅认为,关于四季度央行是否会用逆回购和MLF投放代替降准,单纯从资金需求的角度来看,年内资金缺口并不大,央行进行降准的必要性的确不高。当前流动性趋紧,主要源于财政资金支出较慢,但这也意味着四季度财政资金支出的空间较大。9月份至年末,财政资金估计仍有4万亿以上的超支空间,可以较好地弥补政府债务发行带来的资金需求。

  “预计未来7天期、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仍将保持稳定。中长期来看,预计四季度降准概率降低,若资金面出现波动,央行可能会继续通过‘拉长逆回购期限与扩大规模’以及‘等量或超量续作MLF+公开市场操作’来对冲。”李勇表示。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