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助贷新规实施日期(10月1日)临近,“24%+权益”这一模式也受到监管关注。
《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日通过多方核实确认,监管层已对31家消费金融公司发出关于会员权益的调研通知,重点了解消金公司及合作助贷平台提供会员权益服务情况,是否存在变相突破24%的利率限制以及捆绑销售、质价不符等情况。
当下,有的助贷机构认为“权益后续是做不了了,各家在想搭保险、搞公证”,有的助贷机构则认为,“+小权益(不与贷款额度捆绑的权益)的模式还能做”。在行业专家看来,监管摸底的消息将在短时间内冲击违规机构,最根本还是如何平衡合规与盈利。合规头部平台或迎来更多机会,中小平台面临转型难题,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
监管展开摸底调研
记者获取的此次监管调研消金机构会员权益的文件内容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消金公司自主提供权益服务情况,二是合作助贷平台提供会员权益服务情况,三是影响分析,四是存在的问题分析。
此次监管调研消金机构的会员权益分为非金融权益和金融类权益,一般而言,金融类权益包括优先审批、极速放款、提额通道、免息等权益,非金融权益包括影视APP视频会员折扣、外卖优惠券、出行折扣券等电商类和生活类权益。
在消金公司及合作助贷平台提供权益服务情况方面,监管重点关注消金公司提供会员权益服务是否收费,收费标准,收取方式(一次性/按月/按年)及金额,会员权益费收取是否有明确的政策或合同依据,是否存在“隐形”收费或不合理的附加条件,是否与贷款申请、发放、提前还款、提额、贷款利率等绑定,以及会员权益收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对于消金公司的合作助贷平台,监管重点关注合作助贷平台是否有对客户提供会员权益服务,具体业务模式和收费情况,合作助贷平台收取会员费是否存在捆绑销售、虚假宣传、质价不符等情况,消金公司贷款审批是否与合作助贷平台会员权益挂钩。
在“影响分析”这一板块,监管关注会员权益服务对借款人、对消金公司、对行业以及对助贷新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的影响,监管重点关注会员费收取是否存在与贷款强制捆绑销售、默认勾选、连续包月、到期自动续费、退费难等问题,是否增加借款人的负担,有无因会员费过高导致借款人放弃贷款的情况。
从调研文件看,监管也关注到“24%+权益”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从借款人利益角度,监管关注会员权益费收取是否增加了借款人的综合融资成本,在计算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时,是否将权益收费统计在内,是否超过24%;从透明度与信息披露角度,监管关注消费金融公司和助贷合作平台是否明确告知会员费的收取,借款人是否清楚会员费的用途和计算方式。
其次,从政策与合规角度,监管关注消费金融公司自主收取会员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涉嫌超业务范围经营问题,合作助贷机构是否通过“24%+会员权益”业务模式,违反“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规定,是否存在变相收费、“霸王条款”或“套路贷”行为。
中小助贷平台转型艰难
记者采访多家消金公司和助贷平台了解到,消金公司和助贷平台主要被关注在计算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时,是否将权益收费统计在内,是否超过24%;合作助贷机构是否通过“24%+会员权益”的业务模式,违反助贷新规“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的规定。
记者了解到,10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的助贷新规明确,商业银行应当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以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有助贷机构高管对记者表示,“考虑到大环境波动、不良,如果所有的息费总计要做到不超过年利率24%,消金和助贷机构几乎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从这次监管摸底调研看,权益这项业务后续是真的做不了,各家要想别的出路了。”
不过,另有助贷机构高管告诉记者,“有部分消金机构每年通过会员服务能赚取高额利润,如果会员权益模式全部叫停,会对部分消金公司有比较大的影响,目前看+小权益(不与贷款额度捆绑的权益)的模式后续应该还能做。”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分析指出,机构布局权益类产品主要还是为挖掘新盈利点,目前这方面还没有一个执行标准,导致乱象丛生。监管规范治理应该从要求机构加强信息披露、明确权益价值、严禁强制捆绑、简化退费流程等层面入手。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记者表示,助贷权益类产品确实面临一些售后问题,以实物商品为例,根据部分助贷机构用户协议来看,商品供应商入驻由助贷机构主动筛选,但售后流程助贷机构却表示“与其无关”“概不负责”,这就意味着商品一旦遭遇瑕疵或质量问题,消费者可能会陷入困境。
苏筱芮指出,会布局权益类产品,本质上是助贷机构难以通过“息差”来获取盈利,直接对金融机构进行导流收费又存在一定困难,于是将主意打到了C端非利息收入的权益层面,企图拓展更多收入。此次摸底过后,不排除后续将出台更细化的补充规定,使得权益类产品更加规范。
王蓬博认为,助贷新规实施在即,行业面临的最大难点是中小助贷平台合规转型困难,此前“隐形加价”空间被堵,整改难点在于平衡合规与盈利。建议金融机构加强对合作机构的培训与指导,助贷平台自身提升风险定价与管理能力,以更好地落实新规要求。
- 新规实施在即!监管摸排“24%+权益”模式,中小助贷平台何去何从?2025-07-18
- 33年惯例有望改写 港股“T+1”结算改革或使资金周转率提升20%2025-07-18
- 税收数据显示:上半年银发经济发展呈现三大亮点2025-07-17
- 聚焦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提振消费……央行发布会要点速览2025-07-15
- 中共中央:依法严惩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非法集资、贷款诈骗、洗钱等金融领域违法犯罪2025-07-15
- 容易跳过、破解难度低……谁解除了孩子的未成年人模式?2025-07-14
- 最新推荐
- TOP+
- 1让员工加班,去哪儿网被罚了,网友直呼“干得漂亮!”
- 2无人机拍照取证被击落!深圳高端楼盘尖岗山壹号花园遭业主集体控诉!区委书记几天前刚去视察
- 3海航集团:航空主业板块实际控制权利正式移交至辽宁方大集团
- 4线上禁售?下单充电盒到手电子烟,“悦刻非我优惠店”挂羊头卖狗肉,未成年购买呢?
- 5仁和药业长高、生男“神器”牵出OEM乱象 四年仅一款仿制药获批一致性评价
- 6腾讯起诉抖音侵权《王者荣耀》,获赔60万?抖音:没侵权,已上诉!
- 7邯郸建投集团涉嫌违规使用“纾困债”遭质疑:用“纾困债”收购民企债权
- 83700亿"猪茅"牧原股份怎么了?董事长遭监管部门约谈 两名保代也受罚
- 9几百元的专家号竟卖到上万?这地开展医院“号贩子”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