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减肥药成市场蓝海 药企纷纷抢滩布局
证券时报 2023-11-07

 今年10月13日,美国医药巨头礼来制药股价创下629.97美元/股的历史新高,连续三年大涨后,礼来成为全球药企之王,最新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另一家来自丹麦的药企诺和诺德,股价也在10月13日这一天创下新高,市值突破4400亿美元,超过LVMH集团,跃升为全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两大医药巨头的股价暴涨,都与当下减肥药热潮以及最热门的靶点GLP-1有关。面对全新的减肥药风口,中国药企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国内翰宇药业(20.1801.135.93%)海正药业(10.6100.212.02%)爱美客(328.220-2.98-0.90%)恒瑞医药(48.6400.310.64%)等多家药企在减肥药领域布局。

  减肥药市场火热

  “我最近通过注射司美格鲁肽不到2个月时间减了15斤,效果还是比较明显。周围很多对体重有要求或者想减肥的朋友都在用这款产品。”一位受访对象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这是一种处方药,由于其适应症和明确的疗效,不仅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发文称,他一个月内减重9公斤,秘诀是定期禁食和使用司美格鲁肽,且2023年上半年各大上市公司财报披露后显示,司美格鲁肽口服及注射两种剂型合计销售实现了92亿美元,迅速占领了全球第二大处方药榜单,从而引起了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翰宇药业相关人士说。

  名人效应的加持,让司美格鲁肽销量暴增,不计其数的视频和社交账号宣传它们的减肥效果,迅速让这款“减肥神药”火出圈。

  记者发现此款减肥产品在电商平台的售价是1.34mg*3ml/盒为885元左右,1.34mg*1.5ml/盒的价格为527元左右,排行榜显示为糖尿病热卖榜第五名。而购买这款产品时需要有医生开的处方药且诊断为II型糖尿病,平台线上问诊问两个简单问题就直接开方可以购买,处方看起来更像是走过场。

  据翰宇药业介绍,诺和诺德的明星减肥药物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均为GLP-1R(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原理是激活GLP-1R,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能够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司美格鲁肽的临床试验显示,可减轻高达15%的体重。

  很显然,司美格鲁肽点燃了肥胖革命的引线。“人们开始理解,肥胖是一种真正的疾病,而不仅仅是生活方式和意志力的问题。减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如果可以通过药物辅助让我有饱腹感,减少食物中糖分摄入从而达到体重平衡,我认为这是科技带来的生活幸福感。”司美格鲁肽产品使用者陈木木告诉记者。

  然而,这款唾手可得的处方药实际上暗藏风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司美格鲁肽的药品说明书中确实提示了甲状腺癌风险。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不少不良报告来自服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或其医疗保健提供者。

  另一位刚开始使用司美格鲁肽产品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减重效果的确不错,面对以前喜欢吃的东西都没什么食欲。但恶心呕吐的副作用也很明显,特别是生理期的时候有所加重。

  行业想象空间巨大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 GLP-1作为目前最热门的靶点之一,其药物2020年全球市场超过130亿美元,预计2025年GLP-1药物市场将达到283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6.6%,2030年将超过4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研究认为,2030年全球减重市场处方药规模或将突破770亿美元。

  作为减肥药的早期开发者,诺和诺德和礼来制药显然已经吃到了这一巨大市场红利,也毫无疑问成为肥胖药物赛道两大巨头。在中国,有数十种使用相同机制的药物正在临床试验。翰宇药业、华东医药(41.670-0.63-1.49%)、海正药业、爱美客、恒瑞医药等多家企业在减肥药领域布局,奋力抢滩市场,中国减肥市场一时间轰轰烈烈。

  翰宇药业向记者表示,公司国际产品管线上的减重降糖、渐冻症、骨质酥松、辅助生殖等重磅多肽药物已布局完成,产品包括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格拉替雷、特立帕肽、阿巴帕肽、西曲瑞克。公司正在围绕减重降糖管线产品开展非公开定增,投向用于多肽减重降糖重磅产品扩大产能和国际申报上市。未来随着“中美欧三报”产品阶梯式上市,也会带动公司业绩持续提升。

  对此,基石资本投资部副总裁余忠认为,中国GLP-1相关赛道的投资前景也十分光明,其中,终端产品可以重点关注三大研发趋势。第一个趋势是长效产品,一两周只需使用一次。目前,长效产品策略有两种,一种是Fc融合蛋白,如度拉糖肽;另一种是“非天然氨基酸+脂肪链”,比如司美格鲁肽。第二个趋势是双靶点产品。以替尔泊肽为例,其同时激活GLP-1和GIP受体,大大提高降糖效果,达到已知降糖天花板,也使得胃肠道副作用减弱。第三个趋势是口服药,口服司美格鲁肽开辟先河,通过载体SNAC促进小肠对多肽的吸收,三期实验表明可减重17.4%。辉瑞等公司也在研发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的研发策略是肠道促吸收技术或者小分子。

  目前,对应这些研发趋势,国内均有一些公司在开发或布局。截至今年8月,中国有43个GLP-1类减肥新药的临床试验项目,占到全球的40%,其中复星医药(28.8900.070.24%)、信达生物、信立泰(33.050-0.11-0.33%)等11家公司已经进入临床Ⅲ期阶段,在研发进度上靠前。

  中国药企如何分羹?

  “目前来看,已经从GLP-1受体激动剂创新药研发中获得药物回报的主要是国外药企。”倚锋资本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中国本土药企参与其中有两大路径:一是药物研发,具体为直接进行GLP-1受体激动剂创新药研发,或进行GLP-1的生物类似药物研发,从研发端看:目前市场上多肽类产品最多,其次是小分子药物,单抗类和双抗类激动剂最少,因此布局单抗、特别是双抗类型的GLP-1受体激动剂是差异化优势、突破点。二是深入产业链上游,成为多肽原料药供应商也是国内企业参与的方式。具体来看:一方面,全球非胰岛素类的多肽药物市场规模更加庞大,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该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357亿美元升至2025年的622亿美元;另一方面,相较于药物研发,多肽原料药企业一旦进入已经获批GLP-1类产品产业链,变现更快。

  而在余忠看来,整个GLP-1产业链都蕴含丰富的投资机会。其一,受益GLP-1快速放量,多肽合成产业链有望呈爆发之势。未来,随着该类药物放量,多肽合成企业有望受益。其二,药品使用的一次性注射笔也将放量。目前这一行业集中度比较高,礼来、诺和诺德、赛诺菲把持了80%的市场份额,大部分为全球最大的注射笔企业瑞士YPS代工。国内注射笔90%的市场被YPS占据,国内供应商瓜分了剩余不到10%的份额。同时,少数国内主流药厂(甘李药业(49.0900.350.72%)、联邦制药)开发了自有的供应链。行业空间大,但主要玩家较为集中。其三,多肽固相合成所需的载体和试剂行业有望受益。这个机会则来自生产原料。以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生产过程为例,原研的司美格鲁肽采用DNA重组技术合成主链,国内厂商当前司美格鲁肽原料药的合成以固相合成技术为主,如天吉生物、诺泰生物(48.5401.342.84%)以及健翔生物。未来,如果国内厂家为全球提供原料,固相合成会成为GLP-1领域最主流的合成方式。

  “若不能上市,药企的研发投入都将‘打水漂’。”一位国内药企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目前并没有减肥类产品上市,或是因为相关产品需要对患者做不良反应的进一步测试。如后续再报批,相关部门也会对药品安全性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作为唯一在国内获批减肥适应症上市的药企,华东医药的动态备受关注。记者就产品上市及安全性问题咨询华东医药,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临床效果不理想、企业预估产品上市后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研发成本过高等因素均会令企业终止药品开发。”上述国内药企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