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高站位谋划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4-01-18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旨在通过保护、修复和优化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适应能力,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宜居的生活环境,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度契合。笔者认为,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去谋划和推进新征程中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政府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要强化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进而引导设施的落地与实施。以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为例,为实现“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的目标,相关部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统筹协调,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健全监测、评估及管理体系,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取得实效。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树立绿色生态优先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这是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的首要任务和方向。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10年间增加各类城市绿地近100万公顷,一大批城市实现了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为群众营造了丰富的绿色活动空间。发展绿色产业、资源型产业,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有助于保护城市自然环境,提高生态系统健康活力,完善城市绿化机制,构建连续完整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资金来源。积极探索绿色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模式,拓宽绿色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来源,构建财政、金融以及社会资本参与的多渠道投入体系和长效机制。加大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发挥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等的支撑作用,让符合条件的绿色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可以按程序申请相关基金。发挥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的引导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及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债券信用评级。支持绿色基金、碳中和基金、气候基金等参与ESG投资,为推进地方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和实现路径。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提高建设水平。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实现绿色化转型升级和更新换代,以“科技+”推动能源革命,加大绿色研发,以“场景+”推动节能减排,助力清洁低碳高效发展。持续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国内外先进技术,建立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群,提高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数字化技术水平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助推绿色基础设施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参与。深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提高公众对绿色基础设施的认识水平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广绿色生活方式,通过生态文明教育的持续推进,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扩大绿色产品消费。

  六是打造典型案例,发挥示范作用。浙江省湖州市下渚湖湿地是浙江省首批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创建单位之一,并且成功创建了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试点街道。十年来,下渚湖以“五水共治”倒逼经济社会实现转型,最终形成了20条美丽河道和环湖10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并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下渚湖以生态优势唤醒文旅融合发展,带动百姓增收,年接待游客120万人,带动当地民宿业、餐饮业的发展及农户农产品的销售。

  七是推动国际合作,共享成功经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已与39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46份气候变化合作文件,未来仍需借助“一带一路”合作机遇,鼓励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绿色能源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船等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强绿色技术合作,共建国际绿色交通。同时,加强各国的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运营、管理和维护过程中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助力打造相互连接、多层次和跨尺度的绿色网络结构,提供全面优质的生态系统服务。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