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银保渠道迈向优质发展之路 从拼费用到拼实力
金融时报 2025-09-11

近日,上市险企发布的中期业绩显示,五家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的保费规模与业务价值同步实现大幅提升。这意味着,在严格落实“报行合一”两年后,银保渠道的活力被重新点燃。

银保渠道上半年规模与价值同步提升

上半年,五家上市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共计实现保费收入2549.97亿元,同比增长46.9%。具体而言,中国人寿为724.44亿元,同比增长45.7%;人保寿险为531.04亿元,同比增长24.1%;新华保险为461.6亿元,同比增长65.1%;太保寿险为416.6亿元,同比增长82.6%;中国平安(平安寿险、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健康险经营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为415.97亿元,同比增长37.5%。

银保渠道对五家公司总保费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由去年同期的14.2%提升至19.3%。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带动保费收入增长的同时,银保渠道也是拉动五家公司业务价值增长的重要引擎,各项核心指标全面提升。

比如,在衡量保险公司价值、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业务指标——新业务价值上,上半年,人保寿险保费收入近六成来自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高达71.7%;中国平安实现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同比增长168.6%。

在代表着未来续期保费收入的关键指标——长险首年期交保费上,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同比增速超过三位数,分别为112.4%、150.3%,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分别为95.6%、32.5%。

在业绩发布会上,多家公司高管强调了银保渠道对价值的贡献。中国太保总裁赵永刚表示:“个险渠道和银保渠道已成为公司价值来源的支柱,价值贡献率稳步提升。”新华保险总裁龚兴峰表示:“上半年,公司新业务价值的快速提升,银保渠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与曾经重规模、轻价值不同,银保渠道目前已经成为上市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价值双提升的重要引擎。

“报行合一”实施推动手续费趋于合理

“银保渠道已上升为重要战略支撑渠道。”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强调了银保渠道对于“寿险一哥”的重要性。

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同样表示:“把银保业务上升到战略高度,抢抓‘报行合一’之后,银保市场迎来战略发展机遇。”

重要性“上升”的背后,是“报行合一”全面实施,银保渠道经营模式发生深刻变化,整体实现降本增效,给人身险公司带来的量质齐升。

2023年8月至2024年5月,为了遏制银保渠道长期存在的费用虚高、费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金融监管总局陆续发布了《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关于银保产品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等多个文件,逐步明确了费用结构、费用假设、佣金上限等方面的监管规则。

政策实施后,银行一线销售人员普遍反映,由于“小账”减少,叠加保险产品实际收益下降,影响了其销售积极性。东吴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75家人身险公司的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收入总计约为7568亿元。其中,新单期交保费为3686亿元,同比下降12%;新单趸交保费为3882亿元,同比降幅高达28%。

“短期数据表现不佳是政策落地初期的必然现象,反映出保险公司对费用结构的重新审视。”东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孙婷表示,不过,因佣金压缩及高价值产品占比提升,头部几家公司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出现显著增长。目前,在监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人身险公司和银行业达成了协议,长期期交产品的手续费有了基本统一的标准,三年期交产品为9%、五年期交产品为14%、十年期交产品为18%,趸交为3%。

“1+3”取消银行与保险合作更深入

另外,监管部门取消了对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数量“1+3”的限制,也为银保渠道快速发展大开“绿灯”。按照原有要求,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合作。限制取消后,头部险企竞争优势凸显,与银行的合作更为广泛。据记者梳理,上半年,中国人寿合作银行突破百家;人保寿险已与近90家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新华保险与52家银行开展代理合作,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构建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国平安推进多元化布局,强化与国有大行合作,加强与头部股份行、城商行等潜力渠道关系,推动渠道扩面提质。合作不仅仅体现在扩面上,更体现在优化产品与服务、强化渠道合作、提升队伍能力上。“面对新的竞争态势,公司全力推动市场化、专业化、体系化、精细化改革,努力实现高能级、高水平发展。”在业绩发布会上,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表示,在产品方面,公司建立了兼具市场化、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体系,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在客户服务方面,完善了客户增值服务和康养生态体系,服务内容更加优质;在考核方面,强化了关键指标的考核要求,激活机构发展动能;在机构建设方面,实施“标杆成长计划”,全力打造全科优等生。中国太保中报显示,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围绕合作渠道及客户需求,持续优化产品服务供给;强化渠道运营,深化股份行合作,加强国有行突破,持续推进网点深耕,保持网点产能优势;聚焦队伍专业能力建设,坚持优建、优管、优训,提升队伍数智化能力。从结果来看,上半年,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实现期交保费、新业务价值的历史新突破,重点合作银行期交业务全面正增长,规模人力企稳回升,绩优人力稳健增长,作业网点大幅提升。太保寿险期交举绩网点,也就是完成业务指标的网点总数达1.3万个,同比增长28.9%;月均期交举绩网点数同比增长70.2%,其中国有银行增速达164.9%。

市险企深化银保渠道可持续发展

一系列措施推动银保渠道正走向稳健优质的发展之路。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多家公司管理层表示,看好银保渠道发展,并披露了下半年发展规划。利明光表示,在“报行合一”背景下,中国人寿将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巩固“四行两优”领先优势的前提下,加快构建“6+10+N”的均衡渠道布局。赵永刚表示,中国太保将推动高素质、高学历、高收入、高留存的“四高”队伍建设;同时,优化区域布局,重点聚焦中心城市,稳步拓展机构队伍,加强在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发展。“下半年,公司将巩固深化与重点银行的业务合作,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表示。银保渠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孙婷表示,一方面,银行客户对产品的收益性和性价比高度敏感,这对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进一步下调,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可能会受到削弱,进而影响银保渠道的持续增长动力。因此,孙婷建议,保险公司需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的专业性,以增强客户黏性。银行方面也应加强对银保渠道的管理和培训,确保销售人员能够提供客观、专业的投资建议,避免因过度营销引发客户信任危机。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